撒哈拉的鐵兵故事 |
|
來源: 本站原創??作者:劉凡
時間:2018-08-30
|
|
【字號:大 中 小】 |
|
上世紀70年代,臺灣女作家三毛曾出版了一本隨筆集,名叫《撒哈拉的故事》。這本書,記錄了三毛與荷西在荒涼的撒哈拉沙漠中妙趣橫生的日子。幾十年后的撒哈拉沙漠邊緣,則駐扎著這樣一群人——來自中國鐵建國際集團阿爾及利亞公司的年輕鐵兵。 比斯卡拉坐落于阿爾及利亞中東部,毗鄰撒哈拉大沙漠。冬有凜凜寒風,飛沙漫天,難分晨昏;夏有灼灼烈日,驕陽似火,暴烈無情?;臒o人煙的戈壁灘與郁郁蔥蔥的椰棗綠洲交相輝映。大漠孤煙,長河落日:好一派奇絕的塞上風光! 日出日落,暑往寒來。一群年輕的鐵建人,便在這樣嚴酷的環境中,為了項目的推進戰風沙、斗酷暑、抗嚴寒。 破曉時分,晨光熹微。很多人還在睡夢中時,鐵建人就已抵達工地,井然有序地開始一天的施工勞作。正午時分,晴空如洗,地表溫度直逼50℃,一切都仿佛在太陽炙烤下沒了生氣。大日頭底下的鐵建人,皮膚黝黑,任憑一滴滴汗水落在焦渴的地面上。傍晚時分,一輪殘陽孤零零地掛在山頭。入夜時分,蟬聲和鳴,微風習習。辦公區燈火通明,工地上機器隆隆。 結廬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。項目營地遠離鬧市區,沒有車水馬龍,沒有燈紅酒綠,沒有流暢的網絡,有的只是幾棵堅韌地植根于這片荒土地的椰棗樹。 比斯卡拉自然資源匱乏,經濟結構單一,經濟發展相對滯后。這個地方,青年失業率高達70%,工作機會彌足珍貴。齊坐咖啡館閑聊一整天,或三五成群無所事事蹲墻根,是這里最常見的市井生活圖。 自項目開工以來,前后吸引了上百名青壯年人在此務工。年輕人有了去處,家里人有了盼頭。 跟著鐵建師傅學習的洋徒弟說:謝謝師傅教給我的技術,讓我以后可以靠它養家糊口。常駐項目的軍方技術員說:在你們身上,我看到了不輸軍人的鋼鐵素質。朝夕相處數月的保安大叔說:感謝鐵建給我的工作機會。中國和阿爾及利亞是好朋友,我們也是朋友! 朋友之間的感情,直白而濃烈,從來都不需要矯飾。在阿爾及利亞的比斯卡拉,在遙遠的撒哈拉,盛開著一朵朵燦爛的沙漠玫瑰,講述著一群年輕鐵兵的故事。
|
【加入收藏】 【打印本頁】 【關閉】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