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樹亭(左)和項目業主代表瑪雅庫先生一起在現場研討施工方案(霍海軍 攝)
中國有這么一批建設者:他們背井離鄉,遠渡重洋,懷揣“走向世界”的夢想,在“大海外”浪潮中乘風破浪,砥礪前行。他們躲過中東的槍林彈雨,跨越非洲的茫茫戈壁,穿梭在南美的茂密叢林……竹杖芒鞋,劍走天涯。他們是一群筑路人,黃色皮膚,黑色瞳孔。
現任十四局海外公司的副總工程師、厄瓜多爾辦事處主任李樹亭,就是其中的一位。他1994年7月畢業于華東交通大學,先后在國內多項重點工程擔任技術員、工程部長、副經理、總工程師等職務;2006年踏入非洲大地,在“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”一干就是5年。2012年3,從非洲大陸跨越半個地球,來到南美厄瓜多爾,一干又5年,歷任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M1段三工區的項目總工、項目經理,厄瓜多爾薩莫拉大橋項目經理,先后組織洋灑灑醫院,米拉多銅礦1、2、5、7號上山公路,銅礦拌合站、截水溝和施工便道、采礦工業場地平整等項目的投標和施工。在南美,他自主承攬,自主經營,累計承攬各類項目共計9個,實現承攬額1.94億美元。
離家萬里 最難是別離
橘黃的燈光下,一個清瘦挺俊的背影在燈光下默默地收拾行李。燈光下忽明忽暗的影子,倒映在沙發上妻子的臉上,明一陣,暗一陣,氣氛有點尷尬,妻子的表情,落寞又冷靜。此刻的她,心里是有些怨氣的,記得2006年丈夫李樹亭選擇走向海外的那一刻起,這些怨氣似乎一直在心里游蕩,時而濃烈,時而寡淡。掐指一算,這已經整整十個年頭了。
這十年來,她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看著老李收拾行李,默不做聲,兩人生怕說出那一句離別,下次再見,又不知要等幾個月,甚至一年。她心疼這樣的丈夫,知道他在海外的這十年不容易,本來挺直的腰板,因長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工地上顛簸,腰椎間盤突出癥越發嚴重了,有時候鉆心地疼;臉上的皮膚,常年暴曬在強烈的紫外線下,黝黑,消瘦,皺紋密布。
她也記得,當年老李在非洲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項目,一年多沒休假,回來的時候,家從兗州搬到了濟南,老李已經找不到家門了,她獨自在家門口等他一個多小時;她還記得,老李回到家,兒子那陌生又客氣的語氣,過了好幾天才自然地叫出一聲“爸爸”;甚至記得那無數個寂靜清冷的夜晚,共享一輪圓月,卻遠隔天涯……她心里對這樣的別離,無論經歷多少次,仍不能習以為常??纯蠢侠钅且呀浳⑽澢谋秤?,清瘦的臉上皺紋清晰可見,燈光下的兩鬢白發,像極了歲月的烙印,深深地印在了二十幾年的婚姻生活里。
她知道,行李開始打包就不可能停下來,一腳踏出國門,就不能再顧及小家庭了。老李的身上,扛著太多責任了:有對職工的承諾,對企業的責任,還有對家國的擔當。想到這些,又有什么不能釋懷和原諒的呢。
“去海外 ,我的行李是決心和勇氣 ”
2006年,李樹亭自告奮勇選擇出國,他的感覺是復雜的。當時,中國鐵建的內部,已經響起了“大海外”的號角,無數個懷揣干事創業夢想的年輕人都摩拳擦掌,想到海外去開拓邊疆。老李也不例外:一方面,他內心的英雄主義情結讓他坐立不安,他覺得好男兒志在四方,不能當籠中之鳥,井底之蛙,應該到外面的世界去闖蕩一番;另一方面,從未踏出國門的老李,對國外生活充滿了好奇和興奮,也夾雜著擔憂和疑慮。
當飛機緩緩降落到阿爾及爾的機場,迎接他的是機場跑道邊茂密的雜草。他從未見過這樣的機場,仿佛在田間劈出了幾條跑道,落后又原始。走出機場,看到雜亂無章的露天停車場,從北京來到阿爾及爾,這種落差是巨大的。他來之前已經預料到非洲的落后,可未料到是如此程度。
非洲帶給老李的“初次印象”,已經從機場的落后無限制的下墜。其實阿爾及利亞的首都阿爾及爾,在非洲已經算很不錯的城市,這一座地中海邊上的小城,浸潤在法國的殖民文化中,與阿拉伯文化滲透,向來有“小歐洲”的美譽,已經發展成一個開放與包容并進,傳統和現代交融的大都市。
從阿爾及爾到項目營地,還有整整四個小時的車程。整個阿國,沒有一條高速公路,從東到西,只有一條還不如中國省道標準的公路,蜿蜒在北非的山巒峽谷之間,路的兩邊,是一片片蔥郁的橄欖樹,在地勢險峻的山谷,時常埋伏著恐怖分子。
老李從踏入非洲土地的那一刻就明白了,他最重要的行李,除了干事創業的決心,更應該有面對新環境的勇氣。曾經那些只能從新聞上聽到的“罷工游行”“政變”“恐怖襲擊”等,在非洲,都將成為家常便飯。
“要干就要干得最好,不能給企業和國家丟人”
李樹亭在海外的第一個項目,是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M1標段。老李是個科班出身的技術干部,對于技術難題,有執著的攻克熱情。他覺得自己有點倔脾氣,遇到難題,從不愿躲讓和回避。當年還是項目總工的他,遇到的第一塊硬骨頭就是OA251懸灌高架橋。OA251橋長420米,樁基24根,樁長14米,直徑3.0米,為全長嵌巖樁,該橋大坡度穿越峽谷,跨越河道、鐵路、公路,懸澆梁段處在半徑為700米的小半徑園曲線上,施工技術之難,不可想象。當年的阿國民眾根本不相信中國人能如期地啃下這塊“硬骨頭”。
李樹亭是一個不肯服輸的人,接到這個任務時,他被賦予了為企業和國家榮譽一戰的使命感,他說:“要干就要干得最好,不能給企業和國家丟人”。
從2008年2月到2009年9月,一年半的時間,他和技術人員幾乎天天堅守在大橋施工一線,搶晴天戰雨天、冒高溫斗酷暑,風餐露宿,夙興夜寐,攻克一道道技術難關,成功突破了107米大跨度、700米小半徑、懸灌梁施工與線形監控、鄰近既有鐵路擋墻基礎基坑開挖等6項重大技術難題,使大橋于2009年7月22日提前3個月順利貫通。
OA251的成功,在阿國可謂一戰成名。它像橫跨在北非山巒的一條巨龍,吸引了阿國各界人士前來參觀。當時阿國最著名的建筑大學組織師生前來觀摩學習,師生們看到如此先進的施工工藝,如此完美的外觀設計,驚嘆地說:“一座橋,就是一所大學,我們受益匪淺?!?
李樹亭不僅贏得阿國的民眾的尊重,就連他的對手日本、韓國等公司也豎起大拇指,前來取經學習,由衷的贊嘆道:“中國企業是受人尊重的企業,中國工程技術是世界一流的!”
“會干還要會算,我不相信突破不了固定總價合同”
從阿國獲得的榮譽并未阻止李樹亭再戰南美的決心。2012年初,李樹亭調入集團海外公司,擔任厄瓜多爾薩莫拉大橋項目經理。薩莫拉大橋全長243米,寬11.6米,總投資849萬美元。開始,大橋由某國家的CCC公司承擔施工,他們只鉆了9根樁,因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,被業主驅逐場外。
李樹亭上任伊始,每天總要去大橋施工現場,看著這個被撂下的“爛攤子”,他焦頭爛額。無論怎么算,按照目前的合同價格,怎么干都會虧損。他站在河邊一根煙接著一根煙,既要保證質量,又不能走壓縮成本這條路,決不能干偷工減料的工程。于是,他想另辟蹊徑。干國際工程的人都知道,一個項目如果是固定總價合同,再想同業主談突破總價,新增合同額,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李樹亭心里盤算許久:“不能坐以待斃,一定要去試一試,沒有先例,我就來開創這個先例?!?
李樹亭決定從源頭入手,他和技術人員一起認真研究原設計方案、施工合同,在設計圖紙沒有轉換完成的情況下,優化了設計方案并與業主簽訂了補充協議,避免經濟損失45萬美元。在設備材料購置上,他多次與業主溝通,終于爭取到了165萬美元的材料設備預付款,大大緩解了資金壓力。長期的施工經驗,使李樹亭認識到,效益的來源不僅要會干還得會算。為此,他和相關人員用了整整十天的時間認真地研究承包合同,發現了西語合同與中文合同在某些條款上存在分歧,正是這些分歧可能導致效益的流失。為解決這個問題,他們先后52次到首都基多找業主溝通協商。從工地到基多需要在昆卡市乘一個多小時飛機才能到達,為趕上唯一一班的飛機,他們每次都需要在晚上2點出發,走上7個多小時的山路到達昆卡,經過大家不懈的努力,業主最終同意合同總價由849萬美元變更為1338萬美元。
施工中,李樹亭和他帶領的團隊,堅持科學管理,精心組織,克服了施工環境差、樁基成孔、大跨度非對稱懸澆、超長預應力張拉等一系列技術難關,提前4個月完成施工任務,其采用的“掛籃懸臂澆施工技術”,更是開創了厄國橋梁施工的歷史,受到時任總統科雷亞的高度贊揚。
一個本來要虧損的項目,在李樹亭那一股不服輸、不怕輸、不能輸的擰勁兒之下,起死回生,扭虧為盈。他的這一股執著勁兒,不但沒有惹怒業主,反而打動了業主,贏得了業主的信任和尊重。李樹亭打破了固定總價合同不能突破這個傳統,開創了海外“二次經營”的先河。
薩莫拉大橋之后,厄瓜多爾市場在李樹亭的帶領下遍地開花,短短5年的時間,從一個完全陌生的市場,逐漸經營成一個“集約項目群”市場,先后承攬了9個項目,合同額接近2億美金。李樹亭經常對手底下的兄弟們說:“我們不僅要會干,還要會算,只有算好經濟賬,咱才不會虧損,找到了項目虧損的點,才能對癥下藥,扭虧為盈?!?
不一樣的鐵漢情
項目的員工說,很難評價李樹亭是一個怎樣的項目經理,因為他有太多面。作為項目經理的他,務實敬業,每天6點準時起床,晚上得忙到12點之后才能休息。員工有些時候不太理解他,覺得他對工作太“精益求精”,有時候甚至為了工作有些不近人情;但同時,為了照顧女職工,他把工地上條件相對好的總經理辦公室讓出來給女職工居住。厄瓜多爾項目部地處山區,氣候潮濕,蚊蟲肆虐,他皮膚因為過敏甚至發生潰爛,他仍然覺得有義務照顧每一個員工,自己同員工一起吃住,從不搞特殊,是一個體恤員工的好領導;在4.20雅安地震之后,雖身處國外,他知道后第一時間組織職工給災區捐款,自己帶頭,上行下效,是一個心系祖國,心有大愛的人;每逢過年,他很少回家,他總說項目上這么多兄弟姐妹都不能回家,他得在工地上陪他們過年,這樣在異國他鄉才有點年味兒,他又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。而唯獨,這十年駐守海外,他唯一虧欠的是家庭,每逢營地的夜晚靜寂無聲,所有的職工都已入睡,他總拿出隨身攜帶的全家福照片,泛黃的照片,妻子和兒子燦爛的笑容,他忍不住要看哭。這么多年,他在家庭里的缺位,已經太久,太久,已經記不清,上一次全家一起過年是什么時候,也記不清上次給孩子過生日是幾歲。
十年筑一夢
人們常說要實現“中國夢”。而說到“夢想”,李樹亭卻很難總結出一二。他說:“我是一個粗人,像我這樣的人,中國鐵建有成千上萬個。我只知道,我干的項目不能虧損,跟著我干的員工不能出事,還有我不能讓手下的弟兄們受委屈。我也不能干對不起公司和國家的事兒。這就是我的夢想?!?
在中國,在海外,在全世界各地,像李樹亭這樣的筑路人有成千上萬。他們身上像插著翅膀,為了工程和項目,從南飛到北,從東走到西。他們修的路,成為經濟騰飛的輸血動脈;他們架的橋,使溝壑天塹變通途;他們修的隧道,如打通一國之“任督二脈”……他們是一群平凡人,上有父母,下有妻兒,為著生活在勞累奔波,他們又是一群不平凡的人,用他們的雙腳丈量“世界”,用他們的雙手為筑起“中國夢”,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書寫“中國人”。
李樹亭在現場指揮施工
十四局承建的薩莫拉大橋,不僅極大改善了當地交通狀況,也成為厄瓜多爾橋梁建筑歷史上的一座里程碑。大橋合攏儀式上,帕古市長親手向工程建設者李樹亭頒發榮譽證章。(霍海軍 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