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有這么一批建設者:他們背井離鄉,遠渡重洋,懷揣“走向世界”的夢想,在“大海外”浪潮中乘風破浪,砥礪前行。
現任十四局海外公司副總工程師、厄瓜多爾辦事處主任李樹亭,就是其中一位。
他1994年7月畢業于華東交通大學,先后在國內多項重點工程擔任技術員、工程部長、副經理、總工程師等職務;2006年踏入非洲大地,在“阿爾及利亞東西高速公路”一干就是5年。2012年3,從非洲大陸跨越半個地球,來到南美厄瓜多爾。
五年來,先后組織洋灑灑醫院,米拉多銅礦1、2、5、7號上山公路,銅礦拌合站、截水溝和施工便道、采礦工業場地平整等項目的投標和施工。在南美,他自主承攬,自主經營,累計承攬各類項目共計9個,實現承攬額1.94億美元。
2012年初,李樹亭擔任厄瓜多爾薩莫拉大橋項目經理。薩莫拉大橋全長243米,寬11.6米,總投資849萬美元。開始,大橋由某國家的CCC公司承擔施工,他們只鉆了9根樁,因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,被業主驅逐場外。
李樹亭上任伊始,每天總要去大橋施工現場,看著這個被撂下的“爛攤子”,他焦頭爛額。無論怎么算,按照目前的合同價格,怎么干都會虧損。他站在河邊一根煙接著一根煙,既要保證質量,又不能走壓縮成本這條路,決不能干偷工減料的工程。于是,他想另辟蹊徑。干國際工程的人都知道,一個項目如果是固定總價合同,再想同業主談突破總價,新增合同額,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李樹亭心里盤算許久:“不能坐以待斃,一定要去試一試,沒有先例,我就來開創這個先例?!?/p>
李樹亭從源頭入手,他和技術人員一起認真研究原設計方案、施工合同,在設計圖紙沒有轉換完成的情況下,優化了設計方案并與業主簽訂了補充協議,避免經濟損失45萬美元。在設備材料購置上,他多次與業主溝通,終于爭取到了165萬美元的材料設備預付款,大大緩解了資金壓力。長期的施工經驗,使李樹亭認識到,效益的來源不僅要會干還得會算。為此,他和相關人員用了整整十天的時間認真地研究承包合同,發現了西語合同與中文合同在某些條款上存在分歧,正是這些分歧可能導致效益的流失。為解決這個問題,他們先后52次到首都基多找業主溝通協商,經過大家不懈的努力,業主最終同意合同總價由849萬美元變更為1338萬美元。
施工中,李樹亭和他帶領的團隊,堅持科學管理,精心組織,克服了施工環境差、樁基成孔、大跨度非對稱懸澆、超長預應力張拉等一系列技術難關,提前4個月完成施工任務,其采用的“掛籃懸臂澆施工技術”,更是開創了厄國橋梁施工的歷史,受到時任總統科雷亞的高度贊揚。
一個本來會虧損的項目,在李樹亭那一股不服輸、不怕輸、不能輸的擰勁兒之下,起死回生,扭虧為盈。他的這一股執著勁兒,不但沒有惹怒業主,反而打動了業主,贏得了業主的信任和尊重。
人們常說要實現“中國夢”。而說到“夢想”,李樹亭卻很難總結出一二。他說:“我是一個粗人,像我這樣的人,中國鐵建有成千上萬個。我只知道,我干的項目不能虧損,跟著我干的員工不能出事,還有我不能讓手下的弟兄們受委屈。我也不能干對不起公司和國家的事兒,這就是我的夢想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