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段育鳴耐心地為每一名病人診治
他扎根海外9年,始終工作在最艱苦崗位,足跡遍及2000多公里線路的每一處營地;他以50歲的年齡,記憶60000余個葡語單詞,成功架起對外交流的橋梁;他先后救治病人4000余例,使數百名海外員工平安度過9次瘧疾和登革熱高發季;他把對家的小愛深藏心底,把對祖國和企業的忠誠轉化為無窮動力,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業績。他就是中鐵二十局四公司道德模范、莫桑比克納卡拉項目隊醫兼翻譯段育鳴。
段育鳴是該公司5000余名職工中最普通的一員,自1981年參軍入伍后,便一直在基層工作,衛生員出身的他,始終沒有離開過醫療崗位。經歷了部隊到企業的轉換,他的工作角色多少顯得有些尷尬,因為工地附近基本都有醫院,而他的作用經常顯得可有可無,多數時候還要幫食堂買買菜,幫材料員管管物資。
盡管時常感覺不被重視,但苦出身的段育鳴從未放棄過努力。由于對醫學事業的熱愛,多年來他從未放棄過學習,雖未經過專業教育,但通過自學和獨立摸索,他在中西醫的治療上都有著獨到的心得。2008年5月,還主動隨公司抗震救災分隊進駐汶川映秀,在救治傷員和傳染病防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。
讓段育鳴真正發現自身價值的,是他在海外的工作經歷。2008年8月18日,他響應企業號召走出國門,遠赴萬里之外的安哥拉修建本格拉鐵路,并被安排在了一個叫卡瑪庫帕的小衛生所工作。
盡管做好了吃苦的準備,但修建本格拉鐵路的艱辛,還是遠遠超出了段育鳴的想象。長達1344公里的線路穿越草原、沼澤等復雜地形,沿線戰時留下的地雷密布,瘧疾、登革熱等傳染病時常發生,甚至奪去參建員工的生命。
為了確保員工生命健康,自感基礎薄弱的段育鳴苦學葡語,經常向葡萄牙和朝鮮等國的醫學專家請教瘧疾等傳染病的治療方案,并到重癥監護病房觀察惡性瘧疾病人的臨床表現,反復研究施救方案、用藥方法、劑量標準及康復過程中并發癥處理等問題,使治療水平快速得到提升。他還利用工余時間,翻譯了多篇有關瘧疾等傳染性疾病治療的論文,在全線各衛生所進行了推廣,有效攻克了惡性瘧疾的治療難題,自他赴安后,其主管范圍內再未出現過因瘧疾死亡的病例。
他對待病人就像親人一樣,看病時熱情周到,噓寒問暖,對于重病號更是端屎端尿,悉心照顧,毫無怨言。2012年8月,一名外聘員工不慎從二樓墜落,全身7處骨折,生命垂危,他和司機兩人在道路不熟的情況下,連夜驅車1100公里,將傷員平安轉運至安哥拉首都羅安達醫院治療。一路上,病人多次出現休克,他不停地更換藥瓶和氧氣袋,并停車清理病人糞便和松脫的繃帶,才幸運地保住了病人的生命。而像這樣與“死神”賽跑的經歷,對于段育鳴來說時常發生。
在安哥拉工作期間,他不僅要完成隊醫職責,還要負責所在管段內的生活物資采購,經常天不亮,就跟著生活供應車到300多公里外的萬博和奎托省城去采購蔬菜,并連夜運輸回來,次日一大早再把蔬菜分發給沿線100余公里線上的各施工隊,常常累得筋疲力盡。
為了讓職工們能夠吃上可口的蔬菜,他還在營區開辟了“菜園子”。講究生活情趣的他,種菜也很藝術,菜園內橫平豎直又均勻,施肥澆水恰到好處,院子內一塵不染。很多員工每日下工后,都喜歡到他的菜園子轉轉,摘幾根黃瓜,掐幾個西紅柿,衣服一擦就大口吃起來,仿佛把這里當成了“世外桃源”。而他看到后,總是會心地笑起來,還讓大家多拿幾個走。
2013年12月,由于工作需要,段育鳴同志跟隨部分員工轉場至莫桑比克納卡拉走廊鐵路項目。這是中鐵二十局與世界500強企業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的首次合作。該項目線路全長900余公里,參與建設的設計、監理、施工單位來自10余個國家,堪稱真正的“國際縱隊”,施工中采用世界上最嚴格的健康、安全與環境管理體系(HSE)。段育鳴所在團隊的管理跨度達到650公里,這次他又被分配到了離總部最遠、工作條件最艱苦的地方。
由于長期堅持自學,已經50多歲的段育鳴掌握了多達60000余個葡語單詞,能與業主、監理和莫桑比克籍員工進行無障礙交流,為此項目部解雇了原先薪金高達5000美金外國翻譯,由段育鳴擔任隊醫兼翻譯,大大地降低了薪資成本。
在海外多年的摸爬滾打,鍛造了段育鳴優秀的國際主義精神,時時處處維護和展示中國形象。2014年6月18日,在搶救重癥瘧疾患者的路上,為躲避一位橫穿馬路的莫方孩子,他所乘坐的車輛發生了側翻,車上包括一名莫方安全員和段育鳴在內的兩名中方員工全都受傷了。出于醫者本能,他顧不得自身疼痛,迅速給莫方安全員進行了治療,隨后又給受傷的三隊隊長石飛做了包扎處理。當業主的救援人員趕到現場,得知其優先給傷勢更輕的莫方員工治療時,都不由自主地豎起了大拇指。
平日里,段育鳴展示給大家總是陽光、開朗的一面,而在他心中卻有著常人無法理解的苦楚。他的妻子在2013年被查出患了“重癥肌無力”,長期臥病在床,無法自理,剛剛參加工作的女兒不得不請假回家專心照顧。而他的母親也因患腦水腫,癱瘓在床1年零8個月,一直由其80歲高齡的老父親護理。今年4月29日13時45分,帶著對遠方兒子深深的思念,他的母親永遠的離開了人世。
因工作的特殊性,在海外的9年間,段育鳴僅回國探親2次。他說:“并不是自己不想家,也不是冷血和絕情,而是工地確實離不開自己,幾百公里的線路上,僅有一名隊醫,一旦離開,出現突發狀況,后果不堪設想?!倍私馑闆r的單位領導和同事們也給了他無微不至的關懷,讓他時刻感受到組織的溫暖。
鑒于段育鳴的優異表現,該公司黨委特地在今年4月他回國探親時,邀請其走上公司“道德講堂”,分享其海外的見聞和道德感悟,近2000名員工在世界各地的主、分會場,通過視頻凝聽了他的心聲,并在職工群眾中引起了強烈反響。公司紀委書記李世科為其頒發了特制的“道德勛章”。
談起未來,段育鳴說他想在莫桑比克干到退休,因為如今的他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非洲這片土地,也希望能為祖國“一路一帶”事業和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奉獻自己最后的余熱。

當兵時的段育鳴( 右一)

段育鳴同志的葡語筆記

段育鳴與莫方勞務無障礙交流

段育鳴在公司道德講堂上作分享

段育鳴在簡陋的宿舍內自學葡語

公司黨委特地邀請段育鳴到青島機關分享道德感悟

公司紀委書記李世科為段育鳴頒發道德勛章

公司近2000余名員工在42個分會場傾聽了段育鳴的演講

在汶川抗震救災過程中他悉心照顧好每一位傷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