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歲的劉衛國已經第三次來安哥拉。第一次來到安哥拉,非洲大草原的靜謐,工地上緊張有序的施工,親如一家人的同事,還有善良友好的安哥拉人民,這18個月給他留下美好的回憶。2010年,當接到安哥拉項目報名通知的時候,他毫不猶豫的報名再次來到了安哥拉,而這一次,又是整整的兩年。他過硬的測量技術,強烈的責任心,使他成為安二項目第二工程隊一名“王牌”員工。2014年3月,他又被公司派往莫桑比克項目第三綜合隊擔任測量班長,他以過硬的測量技術又一次贏得了莫方監理的認可。2016年4月,他又第三次來到了安哥拉卡旗古項目任測量班長,為二十局海外事業繼續努力工作。
技術過硬
俗話說,工程施工,測量先行。測量工作雖普通卻又極為重要,要想質量達標,100%的測量準確率是必要的前提。用隊長的話說,劉衛國是項目部一張“王牌”。赴安之前,他已經參與國內8個項目的測量工作,可謂身經百戰,無論是鐵路、公路還是房建施工所需要的測量技術標準,他都爛熟于心。他對測量儀器更是運用自如,無論是全站儀還是水準儀,他都清楚每一種儀器的部件,如何設置,如何保養。在測量中,為了保證測量數據的準確性,他在測量前反復鉆研施工圖紙圖紙,直到吃透為止。只要是劉衛國測量出來的數據,絕對是“免檢”數據,絕對不會出現任何差錯。
責任心強
2016年4月19日,卡旗古項目部上場,開始施工臨建第一時間由安二項目投入到臨建工作中來。在項目前期測量人員少的情況下,及時投入到卡旗古至項目75公里原地面復測緊張的工作中,為項目后期施工提供準確的測量數據。他們擔心原地面復測任務重跟不上會延誤開工時間,在資源不充足的情況下,于是他帶領測量人員戰雨季。為了加快復測原地面數據,每天早上六點半準時出發,劉衛國單獨帶領安方測量人員,組為一個工作點進行測量。測量時,便道周邊上雜草叢生樹木茂盛,每天都被蚊蟲叮咬的渾身是包,但劉衛國從來沒有喊過苦,憑著堅定的意志繼續工作。四月的安哥拉仍在雨季,幾乎天天有暴雨,變幻莫測的天氣,讓晴天和暴雨在一天內不停交替。此時晴空萬里,但沒過多久就下暴雨,過不了多久又是晴天。劉衛國帶領他們冒著小雨不停工作,直到雨大到看不清楚標志就到車上躲會雨。有一次,劉衛國因為淋雨感冒了,晚上堅持掛著吊瓶推算測量數據,就在所有人都擔心會復測進度時,第二天劉衛國又準時背起了全站儀,邁上了測量的征程。
10月份,在項目人員陸續進場,開始清表及線路內涵洞施工,他的測量任務又開始加大,劉衛國跟隨馬不停蹄的測量放線任務。為了加快施工進度,第二作面同時施工,他每天都跑全線,先測完涵洞,之后又去測量線路。他帶著兩名隊員對全線進行復測,午飯時吃干糧的短短幾分鐘就是他中午唯一停下工作休息的時間。晚上直到看不到標桿才回到隊部,吃完晚飯又對白天取得的數據進行復核,他每天都能按時完成隊領導安排的任務。他不單單將測量作為自己的全部工作,而且把隊里的一切施工任務,當做自己的任。
認真負責
2017年4月15日凌晨5點,他像往常一樣,帶著測量隊員和兩名當地勞務,奔赴荒蕪人煙的DK74-DK59段進行測量放點。當天徒步走了整整8公里,完成測量任務后坐上了返回項目部的車。此時已經快晚上8點,大家都想趕快回到項目部,洗去一天的疲憊,吃一口熱騰騰的飯??墒莿⑿l國又告訴司機“去涵洞,今天打灰,我不放心,去看看”。到了涵洞地點后,他讓司機帶其他隊員先回,自己旁站觀測模板,防止滑膜。7點半左右,攪拌機突然壞了,他立即卷起袖子,幫著其他員工一起修理攪拌機。而這,只是劉衛國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而已。
2017年以來,卡旗古項目開始組織路基土方填筑75公里全面施工。由于測量人員相對緊張人手少的情況下,為了不影響路基填筑測量放樣工作。頂烈日、越山澗每天步行五六公里,晚上經常組織加班測量放線,是施工現場不受影響。經過半個月的艱苦工作圓滿完成了項目部的任務,受到項目領導的一致好評;正至項目大干,任務重、計劃緊,三個工作面同時施工,他每天都的跑全線,先測完涵洞,之后又得去線路,最后去改線段進行測量。測量班就是施工隊的先遣隊,每天都是自帶干糧,帶著兩名測量員對全線進行復測。
劉衛國不僅熱愛測量工作,而且是一名優秀的老師。每當有新的測量員時,他都認真將測量技術和責任心無私的傳授給年輕的測量員,不僅將自己20年寶貴的測量經驗傳授給他們,而且教會他們如何用心工作,如何用腦工作,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測量員。他能將復雜的測量數據牢記在腦中,但是他帶出來的徒弟,而自己確數不清了。在他的眾多徒弟中,有的是測量班長,有的是業務骨干。而劉衛國,從來因為沒有自傲過,仍然每天辛勤在工地上忙碌著。在安哥拉先后跟他干過的小伙子,現在有的是測量班長,有的是測量骨干。他常說測量就是膽大心細,不怕吃苦,測量來不得一點馬虎和懶惰!決不讓測量工作拖了工程的后腿是他對自己工作的基本要求。響應國家“一帶一路”倡議,繼續投入二十局海外事業做出貢獻。